多彩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多彩校园 正文
朋辈导员如是说|徐晨韬:“用爱发电”的朋辈导员

时间:2025-09-24

分享:

朋辈导员如是说|徐晨韬:“用爱发电”的朋辈导员

 

多年以后,也或许是明天的晚饭后,一个声音唤住了匆匆而去的背影:

“急着去上课?”

“不,去朋辈辅导!”

在边上散步的徐晨韬或许会清晰地回想起,那个从床上爬起来去做朋辈导员的遥远的周六上午。

“水”

徐晨韬的课,“水”这出乎笔者的意料。

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自己不太想从事老师这个职业,因为“对此并不是很有激情”。

在刻板印象中,缺乏激情的导员大可以不痛不痒的“水”过每周的辅导课。但是在徐晨韬的课上,课程内容从听力训练到口语练习,再到词汇语法精讲与写作指导听说读写一应俱全,结构严谨,面面俱到,安排周密。“三十天教龄”的徐晨韬却展现出颇有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的风范与从容”。 相传在六级备考期间,连他的室友都慕名前来蹭课,与学员一同练听力、写阅读、听讲解。

而这一切背后,藏着他对备课的认真、负责与高强度投入。每一节课前,他都会精心挑选授课资料,反复研读“抽丝剥茧”地梳理文本中的重难点,精心思考如何把每一个知识点讲得清晰、生动、有力。课上,他强打精神抵御“早八”的困倦用心讲好每一个知识点,力求在每一次互动中,让学员真正有所收获。课后,他的努力也未停歇:在群内组织“单词打卡”, 陪伴学员日复一日地坚持;为了激励大家,他甚至自掏腰包,请客吃饭,希望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用力活着”,也用力去教

这些扎实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是徐晨韬在学业、社团与生活的夹缝中“东拼西凑”出来的。面对专业课的沉重压力,他常常挑灯夜战至深夜;身为校民乐团副团长,课余时间又被排练和宣传工作紧紧填满;而在课程作业中研究“青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自我建构”的,朋友圈中却因鲜少出门放松而鲜见轻松游玩的内容,鲜有“自我建构”的痕迹。

用近来的网络热梗来说,徐晨韬“用力活着”;而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这些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具有相当高的机会成本。

然而,当笔者问他:“为何不给自己放松一下,稍微放点水?”他只是无奈地笑了笑,说自己要对得起学员的用心。正是学员们课堂上的专注聆听,和课后认真背单词的坚持,成为他持续高投入的源源动力。

 

 

长期总成本等于收益

长期总成本等于收益”这条经济学原理,似乎在他身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印证。徐晨韬实打实的高投入,带来了实打实回报。经过半年的悉心辅导,学员的英语成绩实现了“质”的飞跃,词汇量明显增长,听力与阅读的准确率也大幅提高。

而对徐晨韬来说,这段经历中最为可贵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所收获的“师生情谊”。在上学期的期末,朋辈辅导结课之后,徐晨韬收到了一份匿名快递——一顶精致的黑色帽子。他四处打听,才得知那是一位学员送的。“可能是觉得我的发型太丑了,看不下去了吧!”他笑着打趣说。在他看来,朋辈辅导对他而言,不仅是教学相长,更是与学弟学妹增进交流收获难得友情的珍贵机会。

 

不为职业所困,为热爱发光

 “不想当老师” ,于徐晨韬而言, 并非排斥“为师”这一行为本身,而是想要保留一份纯粹,让爱好不被职业消耗。也正因此,他选择以这样一份“用爱发电”的真挚热情,用心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个语法重难点,以及坚持每周六早上爬起来给学弟学妹们上一节“早八”。

 

朋辈辅导时间安排灵活,周六早上8点的时段为徐晨韬团队内部协商专为避开周末出游高峰而设。欢迎有意担任朋辈导员的同学积极报名!

 

文字:吴品逸

图片:徐晨韬

排版:曾一茗

校对:姚竣皓

一审:段雅婕

二审:杜  

终审:吴启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61310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信

Bilibili

版权所有©国际关系学院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