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4
探索世界,赋能成长——记12天赴欧实地践学活动
7月19日至7月30日,一场融合学术探索、文化体验与实践思考,为期12天的赴欧实地践学活动顺利开展。国关学子们先后走进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三地,在国际组织参访、文化名胜探寻与深度学术交流中,拓宽全球视野,深化专业认知,收获了一段兼具厚度与温度的成长旅程。
国关学子赴欧实践合影,定格成长旅程
一、在国际平台上对话前沿议题
本次实地践学活动中,学子们走进国际组织与研究机构,通过主题讲座、分组研讨、实地参访等形式,深入探讨全球治理、公共政策、文化多样性等前沿议题,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国际实践的深度结合。7月21日至7月25日,学子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部为主要学习阵地,开启了充实的学术研习。
7月21日,践学团队来到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前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他系统阐释了国际组织的分类体系、核心价值观以及对青年能力的要求,并寄语青年学子:应充分认识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日益重要的角色,不辜负人民期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青年领导力,展现大国担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IITE)所长展涛通过视频致辞,强调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用新的视角观世界、观自己,并预祝同学们在未来一周的学习中收获全新的世界观、价值观。
践学团队在UNESCO密集研习
此外,教科文组织伊朗籍官员深入讲解了“丝绸之路项目中的文化多样性保护”案例,随后,来自希腊的Maria官员围绕“国际组织与青年参与”主题,分享了一线工作经验与建议。同学们也结合自身的经历与见解和两位官员进行了交流。两场讲座让同学们对教科文组织的历史以及其在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的全球性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让学子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此番参访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一次由内而外的转变。它标志着青年学子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跨越,凝聚了以中国智慧贡献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愿景的共识。
7月22日,学习活动从两场聚焦不同领域的讲座展开。Toussaint Tiendrebeogo先生剖析了“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认同”议题,从专业视角阐释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身份认同的关联。在互动问答中,学子们深化理解,拓宽文化认知维度。中国官员徐立辉先生紧接着带来“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公平”的分享,将前沿科技与教育实践结合,为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提供思路,并启发大家思考科技赋能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午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之行成了文化交流的生动课堂。王萌主任引领大家对话中国国际文化交流政策与实践,以文化中心为窗口,展现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活力,让学子们直观感受到文化交流成为国际沟通桥梁的重要作用。
王萌引领学子感受文化交流活力
王萌与学子合影,定格文化交流瞬间
7月23日,学术与文化体验继续延伸。上午,Dominique Barjot教授在海外科学院分析了“欧洲经济繁荣与挑战”,从专业学术视角梳理欧洲经济发展脉络。互动问答环节中的思维交锋加深了学子们对欧洲经济格局的理解。下午,学子们走进吉美博物馆,展开跨文化探索之旅。通过欧洲视角解读亚洲文化,学子们在文物与展览间,感受不同文化视野下亚洲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参观让同学们在文化对比中提升了跨文化感知力,理解了文化交流互鉴的价值。
学子与Barjot教授合影留念
7月24日,学子们再次来到教科文组织,聚焦国际组织与全球议题。杜义雄先生解析了“国际组织的治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揭秘国际组织运作的关键,为理解其架构提供专业视角。Askar Abdrakhmanov围绕“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议题开讲,从国家外交视角洞察全球治理格局。在问答环节中,学子们的认知边界得到拓展,得以站在更宏观维度思考全球治理课题。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习时光里,学子们以积极的姿态投入每一个环节,在思想的碰撞与实践的打磨中,收获了知识与成长的双重硕果。其中,分组讨论作为深化学习的重要形式,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每场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都会围绕当日主题,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各抒己见。不同的观点在交流中碰撞,让大家对主题的认知不断完善。随后,各小组将讨论成果凝聚成针对当天主题的小组文件,及时递交给负责最终大会汇报的小组,为后续成果展示奠定了坚实基础。
践学团队开展模拟讨论
学子全力打磨结业报告,精彩呈现研究成果
7月24日下午至25日上午,学习活动进入结业报告展示环节。同学们全力以赴,将连日所学转化为系统性思考,各组反复打磨、不断优化报告。最终,在汇报环节中,工作组报告员、大会总报告员、工作组主席依次登场,清晰、全面地呈现了各组的研究成果。杜越先生在每位工作组报告员汇报完毕后,都会与学子们展开深入讨论,提出精准的修改意见。在这一过程中,他细致讲解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报告中的文书写作规范,并对关键概念进行了透彻的阐释,让学子们深刻感受到了专业文书写作的严谨性。大会尾声,伊朗前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第3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H.E.Mr Ahmad Jalali发表致辞,并宣布会议圆满结束。随后,结业仪式隆重举行,阿赫迈德・贾拉利先生亲自为每一位学子颁发了证书,并与全体成员合影留念,标志着在教科文组织总部这段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之旅圆满落幕。
7月28日,践学团队告别巴黎,启程前往位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联合国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所创新与技术研究所(UNU-MERIT),开启了一场关于全球公共政策与国际组织角色的深度学习。联合国大学公共政策和人类发展硕士项目主任系统介绍了联合国大学的概况与发展历程,展现了其为适应全球需求不断更新服务全球发展的动态轨迹。
联合国大学项目主任介绍其概况与历程
随后,来自德国的Dr. Kreb以UNU-MERIT的研究为背景,解析“全球经济中的健全公共政策”。他详细讲解了现代政策制定的完整周期,并着重阐释了如何解决“棘手”政策问题。此外,Dr. Kreb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展示了明确目标、灵活调整(如分阶段推进、优化债务框架)带来的成功实践;同时,他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政策制定中需重视当地参与和过程合法性的重要经验。
Dr.Kreb解析全球经济健全公共政策
丰富的学术活动让学子们跳出课本局限,学子们与国际组织一线官员就政策落地时的现实挑战进行探讨,就不同文化背景下政策执行的适配策略进行提问,更围绕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热点议题交换看法,直面全球议题的复杂性与解决路径,对国际组织运作、公共政策制定等领域形成了更立体的认知。
践学团队与国际官员交流,定格学术成长瞬间
二、在文化浸润中感知世界多元
在学习知识之余,践学团队还通过参访多个文化名胜与标志性建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欧洲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多元。
卢浮宫的穹顶
赴欧实地践学之旅从巴黎的地标开始。上午登埃菲尔铁塔俯瞰巴黎全景,漫步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与协和广场,感受这座城市的浪漫与历史底蕴;下午,卢浮宫3小时的深度参观让学子们近距离欣赏《蒙娜丽莎》《断臂的维纳斯》等艺术瑰宝,在古典艺术的熏陶中理解西方文明的脉络。
埃菲尔铁塔
漫步街头品巴黎历史底蕴
在领略西方文化之余,吉美博物馆的参观为大家打开了一扇了解非欧洲文化的窗口,馆内丰富的藏品展现了全球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呼应了此前“文化多样性”讲座的主题。此外,学子们还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船之旅。“世界遗产保护主题参观及讲座”以塞纳河游船的形式展开。学子们在欣赏塞纳河两岸巴黎圣母院、奥赛博物馆等世界遗产的同时,聆听专家讲解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理解了“保护”与“发展”如何在城市演进中实现平衡。
践学团队参观集美博物馆,感受文明与国脉
在布鲁塞尔,从古典艺术到现代建筑,从自然景观到人文遗产,所到之处都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学子们沿着艺术山,走进古城区、马克思写作《共产党宣言》的天鹅咖啡馆、雨果曾居住的大广场、撒尿小童于连、哥特式建筑群……在行走中理解世界的多元性,深入体验了这座欧洲首都的多元文化与城市风貌。
布鲁塞尔街头
7月28日,在参访UNU-MERIT后的返程途中,参观原子球塔为行程增添了科技与建筑之美——这座象征原子结构的建筑,让大家感受到微观原子结构与宏观人类团结的奇妙呼应。由9个球体串联而成的独特造型,不仅以建筑语言诠释了科学的精密与秩序,更承载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既是比利时国内各地区凝聚一心的见证,也隐喻着西欧各国在合作中走向联合的愿景。这种将科技之美与人文精神相融的设计,让学子们在惊叹建筑巧思的同时,更体会到团结协作对于区域乃至全球发展的深远价值。
原子球塔融科技建筑美与人文意涵
布鲁塞尔参访后践学团队合影
交流访问终章合影,镌刻庄重历程与深厚情谊
文字:赴欧项目学生宣传组、学习组
图片:赴欧项目学生宣传组
排版:苏 妍
责编:卢南瑾 龚贤 陈禹含
一校:马 骁
二校:朱翠微
终审:阴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