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8
丈量边疆|春城淬炼赤子心,忠诚铸就新长城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强化思政教育工作效力,国际关系学院“‘丈量边疆’青春读懂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云南分队的师生们,奔赴素有“春城”之称的云南省昆明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度实践活动。在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与蓬勃时代生机的土地上,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史料研读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队员们深刻体悟了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展现的忠诚信仰与奋斗精神,切身感受了新时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进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根基,厚植了爱国情怀,练就了过硬本领。
一、筑牢信仰根基
实践团怀着崇敬之心,走进昆明翠湖畔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这座始建于1909年的百年建筑,以其独特的明黄色外墙和恢弘的“走马转角”式结构,巍然矗立于承华圃。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与北洋、东北讲武堂齐名的三大军事院校之一,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峥嵘历史。
在讲解员引导下,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讲武堂的光辉历程。这里不仅是清末新军军官的摇篮,更在辛亥革命后淬炼为革命力量的熔炉。从护国讨袁到北伐烽火,从抗日战场到解放战争,近9000名师生以热血与生命,深刻诠释了“坚忍刻苦”的校训精神。展馆内,泛黄的毕业证书、斑驳的军刀、详实的训练科目表,无声诉说着讲武堂“学科与术科并重”的严格教育体系——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科并立;每日八小时高强度训练;野外实战与实弹射击紧密结合。正是这般锤炼,锻造出一批批杰出的军事英才。
讲武堂深厚的红色基因令实践团成员深感震撼。朱德、叶剑英两位共和国元帅曾在此锤炼成长;朝鲜崔庸健次帅、越南武海秋主席等国际革命志士亦曾在此求学;更涌现出龙云、卢汉等著名爱国将领。尤其当唱响那铿锵的校歌“风潮滚滚,感觉那黄狮一梦醒”时,成员们仿佛触摸到百年前青年学子“练铁肩,担重担”的滚烫报国热血与豪情。
踏过青石板铺砌的演武场,成员们在将帅长廊前久久驻足。这里铭刻着讲武堂师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卓绝担当:蔡锷将军曾在此策划重九起义;叶剑英等教官于黄埔军校初创时南下援教;抗战烽火中,讲武堂更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持续为民族淬炼抗日骨干……这一页页厚重的历史,正是“中国革命的熔炉”这一评价的生动写照。
此次参观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悟到三重精神力量。其一,是矢志报国的忠诚信仰。讲武堂师生以“一兵一卒”之力投身时代洪流,诠释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血脉相连。其二,是精益求精的治学品格。从学校教材的本土化创新,到分科施教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彰显了教育强军的远见卓识。其三,是艰苦奋斗的意志底色。学员每日晨操夜训、枕戈待旦的磨砺,正是“坚忍刻苦”校训的现实写照。
离别之际,夕阳熔金,为讲武堂披上璀璨的余晖。成员们久久凝视门楣上那方“革命熔炉”的匾额,心潮澎湃: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扛起传承的使命,怀揣这份“携手续写长城”的赤子之心,将炽热的爱国情、坚定的强国志,熔铸于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壮阔实践。
二、厚植爱国情怀
随后,实践团前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于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联合组建,初名“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迁至昆明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下,联大坚持办学八年,设立文、理、工、法商、师范5个学院26个学系,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校训“刚毅坚卓”深刻体现了师生在物资匮乏、空袭频仍中坚守教育使命、矢志学术报国的精神品格。
联大在科研与教学上成就斐然,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邓稼先、朱光亚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与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参观校史展览馆、原教室遗址及“一二一”运动纪念地,成员们深切体会到联大师生在民族存亡之际展现的爱国情怀与学术担当。简陋的茅草校舍、斑驳的课桌椅,无声诉说着师生们于战火中弦歌不辍的坚韧;校歌中“千秋耻,终当雪”的铿锵誓言,彰显了教育救国、知识报国的理想信念。这段历史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在国家危难之时,高等教育不仅是传承文明的堡垒,更是凝聚民族精神、培育复兴力量的重要阵地。
此次学习活动使实践团成员深受教育。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跨越时空,激励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成员们将继承先辈遗志,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求,以务实行动践行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锤炼过硬本领
实践团在云南昆明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工作实践,全体成员深入一线岗位,亲身参与实践,收获丰厚,体会深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筑牢了忠诚奉献、报党报国的思想根基。在实际工作中,成员们深刻感受到能够参与到民族复兴伟业中的神圣使命感,不禁想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从而更加坚定了奉献终身、以身许党、以身许国的志向追求。
二是,锤炼了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成员们得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相结合,显著提升了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等方面的实战能力。在见习过程中,成员们不断提升科技应用能力,坚持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努力将科技素养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基本功,为未来胜任相关岗位工作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是,强化了居安思危、严守秘密的纪律意识。身处特殊工作环境,成员们时刻接受着最严格的保密教育和纪律约束,对保密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空前提高,对保密纪律的敬畏之心更加牢固。实践团深刻理解了“保密就是保安全”的内涵,切实增强了在日常言行和工作细节中严守保密规定的自觉性与警惕性。
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把在这里学到的精神、本领和作风带回学校、融入未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倍加珍惜在校学习时光,努力夯实专业基础,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地为国奉献积蓄力量。同时,也一定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思想上高度认同、行动上坚决跟随,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文字:杨昱航
图片:秦苑涵
排版:邱明媛
责编:卢南瑾 陈禹含
审核:龚贤 陈禹含 卢南瑾 江璐妤
一校:段雅婕
二校:孙华砚
终审:吴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