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25
2025年11月21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国家安全研究论坛:‘十五五’时期的学术使命与研究展望”在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上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以及我院师生代表等60余人参会,共同围绕“十五五”时期国家安全研究的学术使命与发展前景展开深入交流。

(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胡继平致辞)
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胡继平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为国家安全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他表示,作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的高校,国关将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国家安全特色,致力于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理论创新能力、深化交叉学科建设、增强智库服务功能,推动国家安全学术共同体蓬勃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
主旨报告环节由研究生处处长杨华锋教授主持。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唐永胜教授强调,应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傅小强研究员系统分析了“十五五”时期我国可能面临的四类主要安全风险,并提出应强化经世致用、实用导向和特色发展的研究意识。北京海陆经济发展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李伟研究员围绕国际反恐形势指出,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需坚持系统思维,完善整体对策。中国人民大学田文林教授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阐述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路径。国际关系学院李文良教授则提出“安全极限”这一标识性概念,为推动中国安全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本次论坛设置三个主题研讨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与国家安全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第一个主题论坛环节)
第一个主题论坛由国家安全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王辉副教授主持。郑州大学余丽教授探讨了国家安全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刘凯教授从理工管交叉视角分析了国家安全风险评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丽华教授阐述了“五治并举”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黑龙江大学陈文教授剖析了俄罗斯隐形外交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广东财经大学蔡卫星教授则聚焦全球稳定币发展趋势及其金融安全影响。

(第二个主题论坛环节)
第二个主题论坛由科研处刘中伟副处长主持。军事科学院张露研究员展望了“十五五”时期国际安全形势;我院国家安全学院邱玉慧副教授分析了网络空间社会福利态度的多维结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张焱宇主编探讨了《国家安全研究》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内蒙古师范大学王永明教授从国家五年规划视角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安全治理的关系;中国政法大学李卫海教授论证了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的战略价值;我院国家安全学院杨卡教授则提出了国家安全韧性的评估框架,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第三个主题论坛环节)
第三个主题论坛由国家安全学院葛蕾蕾教授主持。《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王丹娜主编探讨了海外数字利益保护问题;首都师范大学谢新水教授阐述了高质量物资储备与国家安全治理能力提升;广东财经大学崔婷副教授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风险与对策;我院经济金融学院刘倩副教授展望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经济安全研究;我院国家安全学院张体委老师分享了国家安全治理的问题阈限、风险特征与治理路径。
在闭幕总结环节,国家安全学院李文良教授对论坛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在当前国家安全学学科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举办此次论坛意义重大。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展开的深入研讨,既有理论前瞻性,又具实践指导价值,为推进国家安全学学术体系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

(忠诚教育室《忠诚无名 誓言无声》主题宣讲)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我校新建成的“忠诚教育室”,听取了首都高校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师生宣讲团宣讲员《忠诚无名 誓言无声》主题宣讲,进一步学习了隐蔽战线英烈事迹,强化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担当。

(会议合影)
本次论坛作为国家安全学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汇聚各方智慧,为“十五五”新时期强化学科使命、推进研究创新明确了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