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学术

当前位置: 首页 教研学术 正文
长风浩荡起,征途正未央——2025级博士生新生见面会顺利召开

时间:2025-09-16

分享:

9月9日下午,国际关系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导师见面会暨入学第一课顺利召开。我院全体博士生导师及2025级博士新生参加见面会。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继平出席并致辞。研究生处处长杨华锋主持见面会 。

(见面会现场)

一、师长寄语:治学三境界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继平致辞)

胡继平代表学院向新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各位新生中既有具备工作经验的同志,也有应届毕业生,步入博士学习阶段,须倍加珍惜求学机遇,秉持严谨治学态度,主动向导师求教,力求在学术造诣与科研能力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他从三个方面寄语博士新生:

一是夯实学识根基。全体博士生应在导师全过程指导下,构建系统化学术体系,广泛涉猎多学科理论知识,着力拓展学术视野。特别是交叉学科研究者需注重知识广度建设,以多维视野支撑学术高度。

二是淬炼科研能力全体博士生应强化学术思维训练,科学规划研究路径,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常态化参与博士论坛等平台,持续提升科研素养,注重日常学术积累与实践锻炼。

三是践行经世致用。全体博士生应站稳政治立场根基,坚持问题导向研究范式,紧密追踪学科前沿动态。着力推进理论创新突破,深度掌握学术发展规律,切实增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学术贡献力。

最后,胡继平叮嘱博士新生应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充分利用学术资源,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师生双方应共同构建常态化、高效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学习进展和遇到的挑战,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确保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二、导师天团:“干货”放送

系统规划——朱卫东研究员强调,博士学习需进行全面规划,勤于思考写作,永葆学科热爱,致力提升思想境界与学术格局。

树立信心——陶坚教授指出,博士生应树立学术自信与高远志向,注重师生互动,刻苦钻研并拓展跨学科阅读以夯实基础。

勤勉创新——彭维学研究员强调,博士阶段需以勤奋和创新为根本,夯实基础并平衡压力,研究需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新需求。

广泛阅读——许可教授倡导,博士生应主动广泛阅读各领域经典,为国家安全学这一交叉学科实现更深远的融合奠定根基。

热爱踏实——毕雁英教授提出,博士成长需以热爱与踏实为双翼,通过读书、实践、交流三种方法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珍惜机遇——刘跃进教授鼓励同学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勇于尝试并坚定研究方向,积极肯定自我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勇担使命——李文良教授表示,攻读国家安全学是荣誉与责任并存,学子应善用资源、勇挑重担,为学科与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跨界融合——郝敏教授指出,跨学科研究需保持好奇与专注,勇于实践整合,强化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结。

遵循规范——杨华锋教授建议,新生应深入研读培养方案,遵循学术规范与学习指引,以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培养的同频共振。

服务决策——杨卡教授强调,博士生应潜心学问、聚焦前沿,致力产出能够服务国家决策、推动社会进步的学术成果。

(博导风采)

三、新生宣言:以学为志



(博士研究生祁蕾)

祁蕾说:“梦想、勇气与毅力,使我们成为了国关人,也引领着我们不断拓宽知识边界、挖掘学术潜力。面对国际政治专业的要求,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快速吸收、加工并输出信息。同时,在快节奏中也需要慢下来,静心阅读、脚踏实地,夯实学术基础,以长远眼光经世致用,不断提升思考力与分析力。”

(博士研究生邓岚鹤)

邓岚鹤说:“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接纳与信任,让我们开启博士新征程。我们要以‘珍惜’作为底色,守护学术初心;以‘担当’作为徽章,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以‘同行’作为信念,在传承与协作中汇聚力量。‘肩扛责任,方能行远’。博士研究不仅是个人理想的实现,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愿我们以青春之志,汇聚成‘国关学术研究新力量’。”

(自由交流)

在自由交流环节,博士生同学围绕如何从海量文献中筛选研究主题并获取有效资料,如何使用科研和智库平台开展科研实践进行提问。现场博士生导师进行了详细深入解答,并建议大家要注重从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广泛阅读拓展学术视野,积累知识,勤做写作实践,以提升获取有效资料、凝练研究主题、开展科研写作的能力。

致新博士们:

长风浩荡起,征途正未央。愿全体博士新生胸怀“鸿鹄志”、秉持“实干心”、涵养“笃学力”,在学术征程上赓续初心、勇毅前行,行稳致远、逐梦未来。

(师生合影)

文字:邓岚鹤

校对:丁田月

摄影:吴欣泽

排版:

一审:黄甜歌

二审:徐青

三审:杨华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61310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信

Bilibili

版权所有©国际关系学院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2号